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怎样避免卷入网络侵权纠纷/林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2:59:11  浏览:98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怎样避免卷入网络侵权纠纷


因特网发展速度是如此惊人,如果有人说不懂得上网就好似落后了一整个时代。现在成千上万的人不只满足于通过网络搜索资料和互相联络,而是开始感兴趣于建立自己的网站甚至经营电子商务。在此过程中如果不了解法律,很可能就会被卷入一系列侵权纠纷之中。网络侵权案件在今天已不属罕见,许多正在或准备利用因特网的人开始感到手足无措,他们极想知道究竟自己的何种行为属于侵权?怎样使自己避免卷入网络侵权纠纷之中呢?其实也不必过于恐慌,只要各网站主人或电子商务经营者注意避免以下几种网络行为,大可免去“网络侵权”的困扰。
网站提供下载服务时极易引发侵权纠纷。许多网站为了吸引浏览者的点击,在自己的站点上向公众提供各式各样的下载服务,供下载的文件包括各种影音文件、图片、文章和应用软件等,如果这些文件并非自己的原创,就很容易涉及到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版权)。我们知道,为了私自欣赏而复制某些作品并不属于侵权行为,但是倘若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将其作品放置在自己的网站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网站是公开性的,你是在实施传播作品的行为。前一段时间许多MP3站点被迫关闭正是因为触及了法律的禁地。我国新的著作权法明文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的一部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构成侵犯著作权行为。因此,在建立网站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你是否在向公众提供下载服务?如果是,那么是否通过了著作权人的许可?倘若没有的话,避开这种行为吧。
网络上涉及著作权方面的问题还有网页外观的设计和链接的设置。网页设计者借鉴别的特色网站的风格、色调搭配、内容放置的方式等,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有的人贪图方便或者因为别的目的完整拷贝他人的网页设计,再稍事修改形成自己的网页,使浏览者一目了然此网站是某某网站的翻版,这就侵犯了他人设计作品的著作权了。另外,在网站上设置通往他人网站的链接(link)时,要注意采用普通链接的方式(即指向对方网站首页的链接),避免采用深层链接(即直接链接到对方网站的其中一个网页而不是其首页),因为后者绕开了对方网站首页,容易使浏览者误认为被链接网页是正在浏览的网站的一部分。这种深层链接属于使用他人网页的行为,侵犯了他人作品的复制权。如果非得采用深层链接的话,建议在设置链接的文字表述时尽量写明是指向哪个网站的页面,以声明自己并非直接在使用这个网页。
网站在运作期间有时会需要收集浏览者的某些信息,目的是获得信息反馈或者进行数据统计。收集信息的方式包括网上表格、cookies或通过其他技术。网上表格是最常见的提交资料的方式,网站常常会要求浏览者填写姓名、年龄、联系方法、职业、收入、证件号码等内容,许多内容涉及填表者的个人隐私。在利用这些信息时,应当注意隐私权的保护,不能将这些信息公诸于众,更不能用于其他非法目的。Cookies是一些特殊的文件,有些网站通过cookies把自己的文件发送给访问该网站的人们,然后cookies在访问者的个人电脑上收集类似于该人平常浏览哪些站点这样的资料,把这些信息再反馈回网站。Cookies可能被认为侵犯他人隐私甚至侵犯他人财产(个人电脑硬盘空间),因此在使用cookies技术之前,务必让访问者自己选择接受或是不接受cookies,这样方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也是网络上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有的网站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站为了宣传自己的站点和服务,往往向它们所收集到的任何E-mail地址发送广告邮件。广告宣传本是正常行为,但问题是邮箱的主人并未同意接收来自该网站的邮件,这些邮件不仅使邮箱主人在分辨和删除它们的时候浪费了上网时间和资费,而且还占用了电子邮箱的空间,如果这些垃圾邮件过多还可能导致邮箱超容。因而倘若不是事先经过请求并得到同意,不要采用这样的宣传方式。希望发送广告邮件可以事先在网站上设置订阅本网站电子宣传品的同意书,由浏览者自己来选择邮件的接收或是不接收。
因特网是开放的地带,但开放又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就来自法律。因此,多了解些法律知识,我们就可以在网络上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干净透明的蓝天。

(作者:厦门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林曦)

TEL:0592-2194543
ADDS:厦门大学1556#信箱(36100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财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
8〕101号)的规定,为了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二、根据国发〔1996〕29号、中发〔1997〕14号和国办发〔1998〕101号文件的规定,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应当报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由财政部报请国务院审批。
各地区、各部门申请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变更项目名称、改变征收对象、调整征收范围或标准、减免政府性基金等,一律按照上述规定程序办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地区均无权批准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改变征收对象、调整征收范围和标准、减免政府性基金,也不得以行政事业性收费
名义变相批准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
三、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项目,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一律按照规定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性基金专用票据。
四、征收政府性基金的部门或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征收政府性基金,不得多收、少收、自行减免或截留政府性基金。
五、除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性基金项目外,经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项目,其有关政策的解释,包括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标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减免政策等,统一由财政部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六、政府性基金是财政性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要按照规定分别缴入同级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或计划安排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政府性基金的使用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
政府性基金收支计划(预算)和决算。
七、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政府性基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性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政府性基金收支及其票据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和年度稽查。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按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进行处罚,并依
照国务院《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八、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2000年3月9日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的通知

建科综函[2011]8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及有关单位: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印发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的工作重点,将以“十一五”工作为基础,以构建好“十二五”总体工作框架为目标,围绕部里的中心工作,创新机制,突出抓实抓好建筑节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取得实效,为“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取得新进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突出抓好建筑节能

  全面总结评估“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经验,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建筑节能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继续深入贯彻《节约能源法》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建筑节能工作的整体提升。

  (一)完善省、市、县三位一体、协调运行、监管有力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管理重点向市县下沉,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二)科学合理地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寒冷地区全面执行新的节能设计标准,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更高的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组织实施“双百示范工程”,启动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区域示范。

  (三)2011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区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要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四)继续抓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制度,扎实做好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扩大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规模,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模式。

  (五)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以节能服务市场为主体的节能服务体系,启动高耗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继续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和县级示范,引导和推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扩大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规模。

  二、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一)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技术细则,研究制定医院、社区以及特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评价细则。组织开展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二)推动地方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积极指导和支持地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使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提高标识项目的质量,扩大数量。

  (三)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在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上,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争取国家“十二五”绿色建筑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并组织实施。围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各阶段的技术需求,组织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配套适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提升绿色建筑技术集成水平,组织绿色建筑集成示范。

  (五)加强能力建设。针对各地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开发及评价的技术人员从业能力参差不齐,对绿色建筑理念把握不全面等问题,加强对部专家委员会、地方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设计、开发等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六)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开展专题系列报道等相应的宣传活动,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交流会,组织专家、获得标识的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有关机构和人员,依托案例分析,宣传绿色建筑发展的理念及实施途径。

  三、继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一)按照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的批复要求,做好我部负责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验收;组织各项目承担单位凝练并汇编科研成果,总结“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作经验和实施成效,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研究提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急需开展的科研开发项目,做好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

  (三)做好国家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项目(课题)验收和“十一五”阶段总结。组织开展城镇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的攻关,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水处理关键设备与重大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开发。

  (四)组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分专项应用示范”项目,开展示范城市(景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四、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以节能减排、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侯变化为重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一)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在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组织新的合作项目。落实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合作,围绕双方确定的重点领域设计项目、落实合作单位、开展交流与技术合作。与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合作。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五期项目。

  (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研究,调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排放现状、既有建筑基本情况及基础能耗数据,开展排放基准线、节能减排潜力、建筑物温室气候排放计算方法等研究。

  (四)继续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组织实施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完成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启动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节能—医院、中小学校建筑节能项目”。推动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与德国能源署开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与示范”合作。

  五、积极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在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指南、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示范评价方法,开展低碳生态城市示范和推广,组织实施低碳生态城市科技项目。在中德“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开展低碳生态城市示范、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亚行开展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