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十堰市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9:41:35  浏览:90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十堰市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堰市人民政府文件

十政发[1999]37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
驻市各单位:
  《十堰市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
认真遵照执行。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十堰市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
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
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
  第三条 本市辖区范围内任何个人都必须按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第四条 儿童计划免疫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
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负责组织、协调、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成立由卫生、计划、财政、教育、交通、电力、新闻、宣传等
部门组成的计划免疫协调小组,并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本辖区内的计划免疫工作。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计划免疫的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规划、实
施、管理和监督。
  (二)计划部门应将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统筹安排。
  (三)财政部门应视财力状况,安排一定数额经费,基本保证计划免疫工作。
  (四)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并协调组织在校、在托儿
童的预防接种。
  (五)电力部门对计划免疫用电应保证供应,并实行政策性优惠。
  (六)宣传部门要组织计划免疫的宣传报道,普及计划免疫知识。
  第七条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具体承担计划免疫业务技术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一)草拟和报送本地计划免疫经费的预、决算;
  (二)生物制品的订购、运输、储藏、管理和发放;
  (三)实施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四)对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和效果考核;
  (五)计划免疫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七)完成计划免疫协调小组或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它任务。
  第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含村卫生室)是所辖区内计划免疫实施单位,其主要
职责为:
  (一)负责所辖范围内生物制品的计划、领取和保管;
  (二)实施计划免疫接种;
  (三)建立计划免疫卡、证、表、册、簿,搞好登记和管理;
  (四)按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送统计资料和总结;
  (五)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 预防接种
  第九条 预防接种点实施预防接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专(兼)职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且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有与冷链管理要求相适应的贮运设施;
  (三)有专用的注射器材及消毒设备,注射器材的数量要保证每次接种过程实行一人一
针一管;
  (四)有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安全接种工作制度。
  第十条 计划免疫用生物制品种类依据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统一购进
和供应渠道。
  第十一条 儿童出生后,其家长应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或基层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
种证》。
  第十二条 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冻干麻疹活疫
苗、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混合制剂)、
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白破二联混合制剂)、基因乙肝疫苗、
冻干风疹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第十三条 儿童入托入学必须持有《儿童预防接种证》,未完成预防接种者,须进行补
种。
  第十四条 基层接种点应及时办理《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完成预防接种、登记、填
卡。
  第十五条 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应与接种人员密切配合,保证
按规定时间为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接种。

          第四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负责辖区内各种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某一个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
  第十七条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预防接种事故,预防接种人员,接种单位应采取措
施进行抢救治疗,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
  第十八条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预防接种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及时组织诊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组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
可呈请上一级诊断小组协助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经诊断小组鉴定,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参照《湖北省医疗
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罚款:
  (一)拒绝为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
  (二)未查验《预防接种证》接受儿童入托入学的;
  (三)弄虚作假,未实施预防接种就办理《预防接种证》的。
  第二十一条 单位或个人非法经营、出售用于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地方留成外汇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地方留成外汇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为了进一步管好用好我省地方留成外汇,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发〔1990〕70号《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及国家有关现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管理的地方留成外汇范围包括:云南省贸易留成外汇、非贸易留成外汇,黄金、白银留成外汇、中央下拨的地方外汇及少数民族地区补助外汇,不包括中央在省企业的留成外汇。
第二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0〕70号文件规定,对我省贸易外汇额度分配比例作如下规定:
一、机电产品和特定科技产品(目录按国家规定)出口净收汇:有偿上缴中央30%(其中出口企业20%,供货企业10%);上缴省政府3%(由省机电出口办公室掌握使用);省级有关主管部门或有关地、州、市政府留成2%;出口企业留成65%。在出口企业的留成中,可根
据生产的要求,适当安排一部分外汇额度,用于生产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所需料件的进口。省里不再供应这部分料件。
二、一般商品出口净收汇:上缴中央50%,其中无偿上缴20%,有偿上缴30%(出口企业20%,供货企业10%);上缴省政府7%;上缴行署、州、市政府3%(县一级政府分配比例由行署、州、市政府确定);出口企业留成40%。
供货企业的外汇额度,可采取三个办法兑现:
1、供货企业进口原材辅料,归还外汇贷款等需要外汇额度的,出口企业可按10%的外汇额度兑现给供货企业。供货企业有偿上缴中央10%外汇返回的人民币归出口企业。
2、供货企业不需要外汇额度的,出口企业可用中央返回的人民币兑现给供货企业。
3、在收购合同中,采取与收购价格挂钩的办法,随时兑现。
三、来料加工净收入的工缴费,上缴中央10%,其余90%由生产企业、出口企业协商分配。
四、出口奖励基金,地方出口企业按净收汇额提取1%,先提后分。中央出口企业和一类商品的奖励基金的提取,按中央规定办法。
五、中外合资企业及合作企业中方所得外汇,按国家规定,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五年内可以不结汇、不分成。已满五年,从第六年开始,必须按规定结汇。除上缴中央50%外,上缴省政府7%,有关行署、州、市政府或省级有关主管部门3%,合资、合作企业中方留成40%。

第三条 非贸易外汇的留成比例,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侨汇:上缴中央50%,企业留成50%。
2、旅游部门外汇:上缴中央60%,省里留40%(其中,省政府5%,有关行署、州、市政府或省级主管部门5%,企业留30%)。
3、黄金外汇:上缴中央30%,省留70%(其中,省政府留成15%,有关行署、州、市政府留成15%,产金县政府留成30%,黄金公司及厂、矿各留成5%)。
第四条 中央下达我省地方出口企业的创汇、收汇基数及低限无偿、有偿上缴中央外汇额度指标,均为指令性计划,必须完成,凡是年底未完成低限上缴中央外汇计划的,由省经贸厅商省外汇管理局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从自有留成外汇额度中扣出补缴。
第五条 当年上缴中央和地方政府低限承包外汇额度任务,在三季度前原则上每月按低限基数上缴;超过月基数的先分给出口企业,未完成基数的按收汇比例上缴,下月如超基数可补交。年终结算补齐全年应交低限任务或按政策规定的超交部分。
第六条 出口企业根据本企业上月实际出口收汇水平,于月初分别按“机电产品”、“一般商品”、“来料加工”进行核对,编制有关外汇收支报表,经省经贸厅、外汇管理局汇总、批准后,办理核拨手续。上缴中央部分分别由省外汇管理局、省经贸厅办理上缴手续。上缴地方政府和
出口企业的留成部分由省外汇管理局分别记入各单位的外汇帐户。
第七条 各级分成的自有外汇额度,一经记入各自帐户,未经所有者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平调或挪用。
第八条 上缴地方政府的外汇额度,采取省、地两级分别管理的办法。上缴省政府的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中央拨省的地方外汇、少数民族地区补助外汇省政府委托省计委管理、安排使用。上缴地、州、市的外汇,由各地、州、市计委(计经委)管理、安排使用。
第九条 各地、各部门在安排使用外汇时,要结合实际,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优先安排归还到期外汇贷款本息和农业生产急需的生产资料,同时重点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和尖端的关键设备。凡能在国内解决的,尽量在国内组织,对国家限制和禁止进口的商品,省计委要从严控制。
第十条 省计委负责全省外汇使用的综合平衡和管理工作,负责向省政府、国家计行编报年度及长远全省进口及用汇计划、综合外汇收支计划。各地、州、市计委(计经委),省级各有关主管部门,应按时编制本地、本部门进口及用汇计划上报省计委。计划一经省政府批准,计划外的
一般不单独审批。
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计委、经贸部(1990)16号《地方部门自有外汇进口配额商品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凡属国家配额管理的进口商品,由省计委按照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进口数量汇总报国家计委,经国家计委批准下达后,通知各地区、各部门填报进口订货卡片,送省计委加
盖进口配额专用章,再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领取进口许可证。没有进口配额和未加盖进口配额专用章的不能进口。
第十二条 凡已列入计划或经批准进口的商品,属于国家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应按规定领取进口许可证后方能办理进口委托手续。在进口许可证未领到以前,任何公司不能向外订货。
第十三条 凡已列入计划或经批准进口的机电产品,根据国家规定,属于国务院机电进口审查办公室审批的,由省机电进口审查办公室上报审批;属于省里审批的,由省机电进口审查办公室直接审批。未经办理机电审批手续的,一律不得进口。
第十四条 凡是列入计划使用省留成外汇的进口项目,自计划下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填报订货卡片,半年内未签订进口合同的,撤销其订货卡片,确属特殊情况应及时报省计委备案。经省政府批准的专项用汇,年底未使用完的即自行收回,已对外签约年底未付汇的,在下年安排的外汇
指标中使用。
第十五条 对未列入进口计划而临时需要进口的,本着既要加强宏观管理又要放宽搞活的原则,除机电产品必须报省计委批准外,其余原、材、辅料及市场物资使用自有留成外汇,进口批量在20万美元以上者须报省计委批准;批量在20万美元以下(含20万美元)由其省级主管部
门批准,抄省计委备案。各地未列入计划临时需要进口的,由地、州、市计委(计经委)批准,报省计委备案。使用调剂外汇的,批量在20万美元以下(含20万美元)由省外汇管理局批准抄省计委备案。
第十六条 省经贸厅负责进口计划的组织实施。根据省政府批准的进口和用汇计划以及经批准的进口项目,由省经贸厅负责安排进口的公司,督促检查进口情况。凡我省进口的商品,原则上安排省内有进出口权的公司进口,个别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委托总公司或省外进口的,需经省经贸
厅同意。
接受委托办理进出口的各进出口公司,应认真负责地组织进口。对不负责任,服务不好的,用户有权提请经贸厅改由其他公司组织进口。
第十七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外贸(工贸)公司,各企业所分成的自有外汇,可在外汇调剂中心进行调剂。外汇调剂中心根据市场调剂包汇供需情况,在满足省内需要的前提下,经省外管局审查同意,可以出省调剂。
第十八条 为了保证我省所借外汇债务的按时偿还,省外汇管理局应加强外汇债务借用、偿还的管理。凡是我省所借的外汇债务,在正式签约后,债务人必须立即到省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登记。凡是已到期应归还的外汇债务,债务人所有的自有外汇必须先还债后使用。
第十九条 逐步改进和加强我省外汇使用情况的信息反馈工作。省经贸厅应按季及年终将全省实际进口到货数量及金额情况按时报省政府,抄有关部门。省外汇管理局应按季及年终将我省外汇额度分配情况及外汇实际使用情况报省政府,抄有关部门。
根据国家的布置,由省计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我省外贸外汇信息管理系统及外债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计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原省政府云政发〔1984〕60号文件及云政发〔1985〕149号文件同时废止。


1991年7月18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地下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地下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政办发〔2008〕40号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六日





黄石市地下水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含大冶市、阳新县,下同)区域内开发利用地下水(不含地热和矿泉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地下水是指储存于地下含水层中,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排泄关系的逐年可以回复的动态水量。

第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水的管理工作。大冶市、阳新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管理工作。

城建、国土资源、环保、质监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水,必须坚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方针,遵循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五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地下水的分布、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划定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划定地下水的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意见。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内,不得新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禁止开采区内已有的取水工程,应当限期封闭;限制开采区内已有的取水工程,应当逐年削减取水量。

第六条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不得超过地下水年度可开采总量,并应当符合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的要求。全市地下水年度可开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七条 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以外的地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取用地下水:

(一)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

(二)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

(三)可能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取水、退水布局不合理的;

(五)地质水文状况不适宜取用地下水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取用地下水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凡需新建深井的,应首先对取水地进行地下水水源地质勘查,编制地质储量勘查报告、开发利用报告、地质环境评价报告及建设项目危险性评估,在获得市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后方可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取水申请书。取水申请书应当载明井位、井深、取水层和开采量,取水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取水户方可凿井。井成后,应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成井地区的平面布置图;

(二)单井的实际井深、井径和柱状剖面图;

(三)单井的测试水量和水质化验报告;

(四)取水设备性能和计量装置情况;

(五)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经验收合格的,由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和办理取水许可证:

(一)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牲畜饮用等取用地下水,年取水量在1500 立方米以下的;

(二)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地下水的;

(三)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用地下水的;

(四)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用地下水的。

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取水,应当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四)项规定的取水,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在城市规划区内,开发利用地下水必须报城市规划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动工建设。

第九条 承担深井开凿任务的单位,必须持有关资质证书,并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新建深井必须在一个含水层中开采,不得上下层混合开采。

第十条 严禁过量开采城市地下水。

对井位过密、开采过量的区域,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整或封闭。被封闭的深井,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启用。

第十一条 单位深井,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对于需要报废的深井,使用单位应当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注销取水许可证,并按要求将井填实或封闭。

严禁向报废的深井或渗井排放含有污染的废水和倾倒废弃物。

第十二条 使用深井,应当采取采灌结合的措施。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控制地面沉降的要求,制订年度深井回灌计划。深井使用单位应当按计划执行,并根据具体条件,制订回灌技术措施,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地下水回灌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严禁用污染的废水进行回灌。

第十四条 地下水井连续停止取水满2年的,取水户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封填取水井,由原审批机关注销其取水许可证。取水户拒不封填取水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封填,所需费用由取水户承担。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原因停止取水满2年的,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许可证。

第十五条 单位深井应当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计划水量抽取地下水,并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六条 对节约和保护城市地下水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取水许可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取水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由环保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